善财在文殊会上成就的根本智与后得智

善财在文殊会上成就了什么?这个我们要晓得,成就的是根本智,一定在启蒙老师这个地方成就的。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换一句话说,这个老师训练你的,是著重在品德的修养,著重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真诚心,偏重在这些。其次的就是教你读经,熟读,没有讲解。这个教学法意思在那里呢?他的用意,是藉这种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别打掉。任何一个人,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非常深重,不想,不想也不行,它自己会冒出来。
所以佛法有许许多多的方式,我们讲法门。你们念佛,叫你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呢?你不念,不就打妄想了吗?不就起分别了吗?用这个方法把妄想、分别打掉。持咒,方法不一样,目的相同,也是用持咒的方法,把你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教下用读经的方法,也是这个道理。一部经叫你从头念到尾,老老实实的去念,不要想里面的意思,也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止息住,让你得到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实的智慧,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智慧之体。清净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所以在根本启蒙的老师那里,没有别的,就是训练你,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尽可能的伏住、压住。能够断掉,那当然是最高明的,那是少数。大多数人烦恼、习气很重,是决定断不了的。断不了怎么办?断不了,伏住,这个老师就尽到责任。
那么像华严会上,那个境界的确不相同,不但是伏烦恼,简直说断烦恼。善财在文殊会上,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达到这样一个境界。这是根本智圆满成就了,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他达到圆满成就。
后续呢?后续是讲后得智。后得智是讲无所不知。无所不知要到那里去学呢?要出去参学。无所不知就在生活上,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无所不知。这个时候,老师就叫他去参学,参学是成就后得智,这样经过五十三参,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这成佛了。佛在《华严》,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智慧是怎么成就的。佛法里面所讲的无上正等正觉,你看他是怎么成就的?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现在人不能说他不努力,不能说他不勤奋,但是他开不了智慧,搞一辈子,都是小聪明,佛法里讲世智辩聪,无济于事。原因在那里呢?原因在他没有根本智。像一棵植物一样,它没有根、没有本,它怎么能生长?怎么能开花结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