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tiān xià yǒu dào , què zǒu mǎ yǐ fèn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tiān xià wú dào , róng mǎ shēng yú jiāo 。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huò mò dà yú bù zhī zú ;
祸莫大于不知足;
jiù mò dà yú yù dé 。
咎莫大于欲得。
gù zhī zú zhī zú , cháng zú yǐ 。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有道时,用来打仗的马用来耕田种地。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无道时,用来打仗的战马都生于战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莫过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知足者感到满足,永远满足。
这一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对此,老子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主张,他分析了战争的起因,认为是统治者贪欲太强。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统治者知足常乐,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但他没有明确区分战争的性质,因为当时的战争有奴隶主贵族互相兼并政权,也有的是地主阶级崛起后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战争,还有劳动民众的反抗斗争。因此,在本章里,老子所表述的观点有两个问题,一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二是对战争没有加以区分。
-----------------------------------------------------------------
1、却:屏去,退回。
2、走马以粪:粪,耕种,播种。此句意为用战马耕种田地。
3、戎马:战马。
4、生于效:指牝马生驹于战地的郊外。
5、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是永远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