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开示精华选录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
⊙念佛求生西方是最方便最稳当的法门。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唯一无二之决定良策。
⊙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外,别无有满其所愿者。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
⊙如无信愿,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
⊙念佛法门,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
⊙念佛一法,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生富贵。
⊙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
⊙净土中人,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匪仗佛力,实难解脱。
⊙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仗自力,于若禅,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归,尚不容易,况由此证无生而了生死乎。
⊙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
⊙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登天矣。
⊙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净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
⊙凡禅宗典章,概勿研究。以禅宗意在言外,若按文解义,则错会佛法,以善因而招恶果。
⊙参禅一法,非现今人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
⊙凡宗门中语,概勿理会。以意在言外,非汝所堪。又须自己参究,而始得悟。此事勿道不能悟,即能悟,亦难了生死,以仗自力故也。若不知妄说,则其罪极大,为妄谈般若,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切戒!切戒!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外行人,多多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往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
⊙念佛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参禅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
⊙明心见性,只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
⊙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
⊙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念佛用功最妙之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
⊙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根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
⊙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
⊙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
⊙以观音反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
⊙由其杀业固结,以致发生刀兵之人祸,与夫水火旱潦,饥馑疾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等天灾,各各相继而降。
⊙种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惨烈。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
⊙刀兵匪寇,水旱疾疫之惨灾,多皆由杀生食肉而得。
⊙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至有水旱瘟蝗等天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杀生食肉之所致。
⊙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劫。
⊙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
⊙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
⊙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
⊙杀种种众生,以悦口腹,彼等岂是木石,不知疼痛,不愿生而愿人杀而食之乎?汝既杀食他,他将来也必定要杀食你。
⊙何苦用钱买祸(以食肉欠杀债,故云买祸)。
⊙肉食有碍卫生,素食有益卫生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设法救护,尚恐不及,何可为悦我口腹,以杀彼身躯乎。
⊙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
⊙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
⊙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
⊙既欲修持净业,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
⊙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
⊙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善道而去耳。
⊙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音圣号,最省心力,最有感应。
⊙既皈依三宝,必须要戒杀、护生、吃净素。即一时不能吃净素,亦须持十斋,或六斋,必须深知食肉之过,即非吃素日,亦须极力减少食肉,更须一心念佛。
⊙现今世道人心,坏至其极,天灾人祸,时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得痊愈。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当知无论何肉均有毒,由于杀时恨心怨气所致,虽不至即时丧命,然积之已久,则必为疮为病,自爱者固宜永戒。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
⊙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
⊙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即回机,不久自愈。
⊙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
⊙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余向提倡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灾人祸。
⊙医病,宜于难愈之怨业病,令其称念观世音圣号,并劝令戒杀护生,爱惜物命。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
⊙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
⊙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
⊙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
⊙蔬食卫生,肉食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勿贪吃肉,吃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
⊙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以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若推究灾祸之来由,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
⊙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将死也。哀哉痛哉。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
⊙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
⊙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现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无不提倡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以阐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乐,同得解脱也。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
⊙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仪式作法,或至久经时刻,有碍生命。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
⊙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逐其生。
⊙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见,阻人戒杀放生之善,后来做了物类,决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时之苦,皆今日邪智所培植也。
⊙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菜乃为下根人所立之法。
⊙佛制斋期吃素,原为永断杀业,与令人永断食肉之方便法耳。
⊙蛋亦不宜吃,以有生机。又且有毒。
⊙蛋不可食,邪见人云:无雄之蛋可食。此切勿听信。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
⊙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做土木铜铁等看。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
⊙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
⊙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
⊙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
⊙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足,乃世出世闻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
⊙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
⊙因果为入道之初门。
⊙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
⊙善教儿女,令知三世因果,实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为要。
⊙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
⊙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
⊙提倡因果报应,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以善恶分类,一目了然,易于获益。
⊙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则系示人克己复礼之宝鉴。
⊙安士全书,为古今善书之冠。
⊙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
⊙欲挽回世道人心,当从根本上解决,则用力少而得效巨。
⊙所言从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
⊙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
⊙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
⊙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
⊙既欲修持净业,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
⊙孝公婆,敬丈夫,教儿女,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
⊙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鉴也。
⊙须知佛之教人,以力敦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为事。
⊙汝应著重于敦伦尽分,信愿持名。
⊙念佛人,要各尽己分,不违世间伦理,所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学佛者,必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尽己分,以身率物,广修六度万行,以为同仁轨范。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
⊙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求得佛感应加被,断无是理。
⊙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女人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
⊙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
⊙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
⊙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
⊙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
⊙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
⊙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发大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饬终津梁此处原文有‘时间愈多愈妙’。近代大德普遍提倡续助念八小时至二十四小时编者敬注)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但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在眉毛上。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可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
⊙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人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
⊙将一个死字挂在头颅上。
⊙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别念可得。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
⊙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