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教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xī yán zì rán 。

希言自然。

gù piāo fēng bù zhōng zhāo ,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 。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shú wèi cǐ zhě ?

孰为此者?

tiān dì tiān dì shàng bù néng jiǔ , ér kuàng yú rén hū ?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gù jiào cóng shì yú dào zhě , dào zhě tóng yú dào , dé zhě tóng yú dé , shī zhě tóng yú shī 。

故教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tóng yú dào zhě , dào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

tóng yú dé zhě , dé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

tóng yú shī , zhě shī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xìn bù zú , yān yǒu bù xìn yān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就已自然来说吧!飙风乱刮也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可是这些是谁在操作主宰那?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是天地(也就是自然)。天地都不能长久永远不变,更何况是人了!

“故教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所以从事道(顺其自然)方面修炼的人,就能和道溶为一体同于道,从事于德方面修炼的人,就能和德溶为一体同于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要被而【抛弃。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同于道的人,就会得到道的支持促使道能很容易接受他;同于德的人,就会得到德德支持也促使德能很容易的接受他;失去道德的人,就会得到失去道德人接受他(同时也会遭到道德的惩罚)。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诚信不足的人,人民自然就不会相信他。(只有人们心中真正的接受大自然,这样才会真正的了解它,应用它,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打坐要到环境好的地方有的人为什么可以天人合一了~个人之见如有不对还望海涵多多指教。)

这一章和十七章都是相对应的。十七章揭示出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希望统治者加以改变。前面几章已多次阐明“行不言之教”、“悠兮其贵言”、“多言数穷”等类似的话,本章一开始便继续阐述“希言自然”的道理。这几个“言”字,按字面解释,是说话,内含的意思都是指政教法令。老子用自然界狂风暴雨必不持久的事实作比喻,告诫统治者少以强制性的法令横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为”之政,才符合于自然规律,才能使百姓安然畅适。倘若以法令戒律强制人民,用苛捐杂税榨取百姓,那么人民就会以背戾抗拒的行动对待统治者,暴政将不会持久。

--------------------------------------------------------------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2、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4、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