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zhòng wéi qīng gēn , jìng wéi zào jūn , shì yǐ jūn zǐ zhōng rì xíng bù lí zī zhòng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suī yǒu róng guān , yàn chù chāo rán 。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nài hé yǐ wàn chéng zhī zhǔ , ér shēn qīng tiān xià ?

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

qīng zé shī chén , zào zé shī jūn 。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稳重可以主宰轻浮,因为它是根。宁静可以主宰急躁,因为它是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所以圣人的行为都是以重为本。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虽然有那么多华丽的物质享受,却能泰然处事,不受它的影响,顺其自然。

“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

一个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以轻浮急躁的态度去治理国家呢?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浮就要失去了根本,急躁就要失去了控制。

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轻、躁,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自己的国家。

---------------------------------------------------------

①躁:动。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⑦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⑧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