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hán dé zhī hòu , bǐ yú chì zǐ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dú chóng bù shì , měng shòu bù jù , jué niǎo bù bó 。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gǔ ruò jīn róu ér wò gù 。

骨弱筋柔而握固。

wèi zhī pìn mǔ zhī hé ér quán zuò , jīng zhī zhì yě 。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zhōng rì hào ér bù á , hé zhī zhì yě 。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zhī hé yuē cháng , zhī cháng yuē míng 。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yì shēng yuē xiáng 。 xīn shǐ qì yuē qiáng 。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wù zhuàng zé lǎo , wèi zhī bù dào , bù dào zǎo yǐ 。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深厚之人,就像是刚出生的小孩天真无邪。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不会去蜇他,猛兽不会去伤害他,飞禽鸟兽不回去搏击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骨弱筋柔而却能够紧握小手,不知道牝牡做爱之事但却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足的缘故。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终日哭号而不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知道“和”才能“常”,“和”=“和谐、随和、柔和。。”,“常”=“平常、及平常心是道。。”;知道“常”了,才算是“明”,“明”=“明白、明了、明是非,正知正见”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爱惜自己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吉祥,以“心”去使“身之气”也就是逞强。“心”=“心意、可以说是思想上的心情、想法、思虑。”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一旦发展的过于强壮就要面临衰老,且离“道”越来越远,不合“道”必早亡。

本章讲处世哲学,即“德”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别人。

-------------------------------------------------------------------------

1、毒虫:指蛇、蝎、蜂之类的有毒虫子。

2、螫:毒虫子用毒刺咬人。

3、据:兽类用爪、足年攫取物品。

4、攫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例如鹰隼一类的鸟。

5、搏:鹰隼用爪击物。

6、朘作:婴孩的生殖器勃起。朘,男孩的生殖器。

7、嗄:噪音嘶哑。

8、知和曰常:常指事物运作的规律。和,指阴阳二气合和的状态。

9、益生:纵欲贪生。

10、祥:这里指妖祥、不祥的意思。

11、强:逞强、强暴。

12、壮:强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