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dà dào fèi , yǒu rén yì ;

大道废,有仁义;

zhì huì chū , yǒu dà wěi ;

智慧出,有大伪;

liù qīn bù hé , yǒu xiào cí ;

六亲不和,有孝慈;

guó jiā hūn luàn , yǒu zhōng chén 。

国家昏乱,有忠臣。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最古老的时候,百姓都很诚实,没有任何虚伪。

“智慧出,有大伪”

当国君用“智慧”创造制度法令来治理百姓的时候,百姓就会用“智慧”来逃避它,所以虚伪狡诈也随之而产生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

家族中不和睦相处,六亲不和,孝慈自然会产生。这里想到了第二章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凡是都是有两方面有好的就有坏的有坏的就有好的~

“国家昏乱,有忠臣”

当一个国家混乱以后,文武百官不能负责尽职,随之而来“忠臣”也就出现了~

老子告诉咱们凡是都有双面所以有“忠臣”的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有好的存在就有坏的存在,若是没有好和坏那就会国泰民安。就像最初的一样“没有任何虚伪,人们都很诚实,邻居间互相帮助,人人都是雷锋”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

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聪明、智巧。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孝慈:一本作孝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