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畏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
jué xué wú yōu 。
绝学无忧。
wéi zhī yǔ ā , xiāng qù jǐ hé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shàn zhī yǔ è , xiāng qù hé ruò ?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rén zhī suǒ wèi , bù kě wèi wèi 。
人之所畏,不可畏畏。
huāng xī qí wèi yāng zāi ! zhòng rén xī xī , rú xiǎng tài láo , rú dēng chūn tái 。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wǒ dú bó xī qí wèi zhào , ruò yīng ér zhī wèi hái , chéng chéng xī ruò wú suǒ guī 。
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zhòng rén jiē yǒu yú , ér wǒ dú ruò yí 。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wǒ yú rén zhī xīn yě zāi !
我愚人之心也哉!
dùn dùn xī !
沌沌兮!
sú rén zhāo zhāo , wǒ dú hūn hūn ;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sú rén chá chá , wǒ dú mēn mēn 。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hū xī qí ruò huì , jì xī sì wú suǒ zhǐ 。
忽兮其若晦,寂兮似无所止。
zhòng rén jiē yǒu yǐ , wǒ dú wán qiě bǐ 。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wǒ dú yì yú rén , ér guì qiú shí yú mǔ 。
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绝学无忧”
绝弃令人烦恼的死知识,就不会有忧愁。可以解释为知道的事情越多烦恼越多。(个人感觉这样的解释和说法不是很对,大智慧都是很简单的,有句话说的好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文字上的东西只能让你苦心去专研文字而实际中的本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里引用一句话“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东方表到的方式不同,西方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于东方,但是真理始终是那一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个大字不识但是他的智慧不比别人差。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往往下下等的人有这上上等的智慧。”)
“唯之以阿,相去几何?”
这里的“唯”“阿”是表示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唯是诚诚恳恳的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对方说的对还是错。“唯”“阿”有什么差别?。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行善积德和无恶不作有什么差别?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如果只把知识当做登向士途的台阶,那么读书就变成与个人荣辱紧密相关,那么读书确实令人生畏,也确实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大道与世俗相差太远了!这里的“荒”是形容词,这里形容像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永远没有尽头。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道”像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永远没有尽头,而人们却熙熙攘攘的拥挤在一条仕途的小路上,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而我却淡薄宁静无动于衷,好像一个失落的婴儿,若存所宅。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都各怀所志,盈溢雄心的样子,而我却是无味无欲,若有所失的样子。我真的是愚蠢之人呀!心中是沌沌然然。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世人都炫耀自炫,而我却昏昏昧昧。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世人都精明机巧,而我却不所识别的样子。
“澹兮其若海,蓼兮若无止。 ”
一边静的像海似的,另一面却像不止的飙风。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别人好像都很有作为,而我不求上进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同世人不同,我是追求道的生活。
老子从辩证法的原理认为,贵贱善恶、是非美丑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形成的,而且随环境的差异而变动。在本章里,老子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自己的心态作了对比描述。它揭露社会上层追逐物欲的贪婪之态,并以相反的形象夸张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仅仅是指他个人,而是一种有抱负、有期望的人。“众人”、“俗人”指社会上层。这些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说“我”是“愚人之心”,这当然是正话反说。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货利,而“我”却甘守淡泊朴素,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
----------------------------------------------------------------
1、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2、美之与恶:美,一本作善,恶作丑解。即美丑、善恶。
3、畏:惧怕、畏惧。
4、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5、未央:未尽、未完。
6、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8、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9、我:可以将此“我”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10、泊:淡泊、恬静。
11、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12、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14、傫傫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15、有余:有丰盛的财货。
16、遗:不足的意思。
17、愚人:纯朴、直率的状态。
18、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19、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20、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21、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22、澹兮:辽远广阔的样子。
23、飓兮:急风。
24、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
25、顽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名意为以守道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