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dào zhě wàn wù zhī ào 。

道者万物之奥。

shàn rén zhī bǎo , bù shàn rén zhī suǒ bǎo 。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měi yán kě yǐ shì zūn , měi xíng kě yǐ jiā rén 。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rén zhī bù shàn , hé qì zhī yǒu ?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gù lì tiān zǐ , zhì sān gōng , suī yǒu gǒng bì yǐ xiān sì mǎ , bù rú zuò jìn cǐ dào 。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gǔ zhī suǒ yǐ guì cǐ dào zhě hé ?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bù yuē : qiú yǐ dé , yǒu zuì yǐ miǎn xié ?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gù wéi tiān xià guì 。

故为天下贵。

--------------------------------------------------------------------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是万物之奥,善人的珍宝(善人都将其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法。)。不善的人也不能违背它(“道法”),并以求用它(“道法”)来保全自己。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美言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美行可以令人效仿。不善之人,为何要弃之那?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置三公,双手拱抱璧玉,等驷马先行,以尊其位,不如坐进此道,以尊自然,以守自然。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古人为何要重视道?依道而行?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是因为只要遵循道法依道而行,则有求必得,有罪可免,所以它是天下最可贵的。

本章再一次宣扬“道”的好处和作用。老子认为,清静无为的“道”,不但是善良之人的法宝,就是不善的人也必须保有它。所以有人认为,这一章的新意就在于指出世人在“道”面前应该一律平等。“道”保护善人,但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这是“道”的可贵之处。如果说在上一章,老子强调统一即“和”的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运用,这一章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本章的目的,在于晓谕人君行“无为”之政。

-----------------------------------------------------------------

1、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2、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3、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4、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6、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7、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8、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9、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内容全部为转载,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也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人生。如果某些内容侵害了其他人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邮箱:shanshengw@126.com

www.chzx.com 在线阅读 - 免费提供聪慧在线全文在线阅读

本站全为转载作品,只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读者欣赏。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全站无任何广告,如果有弹出广告,千万不要相信

聪慧在线